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全员关注,共克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解读来了!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22/12/26 18:32:59    加入收藏
 关键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编者按: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万钧教授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希望大家对新冠病毒的防治信息有更多的了解,更好的精准防护。
 
 
万钧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2019年以来,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目前Omicron株为主要流行株,传播力强,致病力有所减弱,但有非常强的免疫逃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人群普遍易感,脆弱群体、未接种疫苗者更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临床特点
 
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多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以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生期女性、肥胖人群。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检查项目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见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铁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重型、危重型患者可见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炎症因子升高。
 
抗原检测方便快捷,但抗原抗体反应因一些干扰因素存在而出现假阳性,方法学上的特异性达不到100%,且因为采样不规范等原因也可能出现假阴性。核酸和抗体检测可用于诊断,其中核酸是最常用、最直接的检测方法。胸部影像学大部分也会有所表现。
 
诊断与临床分型
 
01
疑似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或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图1)。
 
图1. 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02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的首要标准);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均为阳性。
 
03
临床分型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主要体现在生命体征的波动。
 
治疗与日常预防
 
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不同症状具体选用药物如下:
 
发热:退热治疗,可使用物理降温,体温38.5℃以上可使用泰诺林、百服宁、乐松、消炎痛栓等;
 
干咳:如咳嗽影响休息,可使用镇咳药物如枇杷露、惠菲宁、桔梗片等;
 
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可使用百服宁、康泰克等复方感冒药物;
 
腹泻:进行口服补液,必要时可用思密达散。
 
抗病毒治疗包括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和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适用人群为发病5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 kg)。其他抗病毒治疗措施如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和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可用于在病程早期有高危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考虑是否应用免疫治疗(糖皮质激素、白细胞介素6抑制剂)、抗凝治疗、俯卧位治疗。
 
重型、危重型患者要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呼吸支持。
 
传染性疾病进行传播均需要3个关键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图2)。我们应做到基本的日常防护,包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从根本上阻断传播途径;尽可能地减少与病毒的可能接触。
 
图2. 传染性疾病进行传播的3个关键环节
 
热点问题解答
 
NO.1
出现症状后,是否去医院就诊?
 
新冠流行期间如出现感冒症状,包括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咽痛、咳嗽、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可自行服用药物进行处理。当出现以下信号,可考虑去医院就诊:
 
明显呼吸困难,尤其是活动后呼吸困难;
 
体温持续高热不退,自用药物无效;
 
脉搏超过100次/分,呼吸超过30次/分,血氧饱和度低于93%,伴其他严重症状。
 
NO.2
进医院就诊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做好防护?
 
医院一般都是大型的公共场所,人群来源复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减少去医院的次数,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最少的次数解决;
 
提前与医生沟通好,用最短的时间解决就诊问题;
 
就诊过程与他人保持1~2米距离,尽量避免排队而采用自助方式完成相关就诊流程;
 
全程佩戴口罩,如确需摘除口罩,选择通风处摘除并快速戴好,并避免与其他人同时摘除囗罩;
 
准备消毒湿巾,使用公共设施前将触摸部位进行擦拭,并在使用完后及时使用快速手消液进行消毒;
 
从外界带回的物品尽量拆除外包装,并进行必要的清洗与消杀,最好能放置3~5天再行使用。
 
专家简介
 
 
万钧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三批健康科普专家。
 
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2018版)专家组与核心秘书组成员,《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核心秘书组成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建议(试行)》执笔专家。长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尤其擅长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疾病的诊治。
 
作为负责人完成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现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呼吸系统疾病专病队列研究”项目“肺栓塞专病队列研究”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肺血栓栓塞症诊疗规范及应用方案的精准化研究。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点击排行 Top Hits

相关文章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1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