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调脂治疗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如何调脂至关重要,与患者生存预后息息相关。《2016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对PCI术前及术后长期调脂治疗均做了详细推荐,河南省人民医院高传玉教授作为心脏介入领域专家参与了该指南的制定过程,《国际循环》特对其进行专访,就接受PCI患者的调脂之策畅谈了自己的观点。
PCI患者调脂治疗以他汀为基石
2013年美国血脂治疗指南就已明确推荐,只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就应使用他汀调脂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 mmol/L。对于行PCI的ASCVD患者,虽然接受介入治疗扩张了冠状动脉,但手术本身并没有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仍需应用他汀调脂治疗。
《2016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建议:对于冠心病患者,不论何种类型,均推荐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使LDL-C<1.8 mmol/L(I,A),且达标后不应停药或盲目减小剂量。因此,目前中外指南对于PCI患者的调脂治疗推荐高度一致,PCI作为极高危患者,是应用他汀治疗的强适应证,且调脂目标明确,这一点已毋庸置疑。
血脂管理目标应基于ASCVD风险评估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临床上应根据个体ASCVD危险程度,制定不同的调脂策略。
◎ 已诊断为ASCVD者直接列为极高危人群,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
◎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者直接列为高危人群:LDL-C≥4.9 mmol/L或TC≥7.2 mmol/L;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1.8 mmol/L≤LDL-C<4.9 mmol/L或3.1 mmol/L≤TC<7.2mmol/L。
◎ 不符合以上情况的个体按照LDL-C或TC水平、有无高血压及其他ASCVD危险因素个数,进行未来10年间ASCVD总体发病危险的评估,平均危险按<5%、5%~9%和≥10%分别定义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根据ASCVD的不同危险程度,确定调脂治疗需达到的目标值。无论是哪种危险等级的血脂异常患者,为了调脂达标,他汀类药物均为首选。
充分循证证实中等强度他汀可满足我国多数患者降脂需求,且安全、经济
调查显示,中国人群基线LDL-C水平并不高,其中冠心病患者平均LDL-C<120 mg/dl。中国CHILLAS研究显示,ACS患者使用高强度他汀无更多获益,与中等强度他汀相比,其主要终点(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缺血性卒中和需紧急住院的不稳定心绞痛或严重心力衰竭)风险比(HR)为1.39(95%CI:0.78~2.46)。
HPS2-THRIVE研究证实,大多数(约3/4)中国高危患者使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即可使LDL-C达标。从药物经济学角度,中等强度他汀具有了良好的成本效益,更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从安全性角度,我国人群对于大剂量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差,肌病和肝酶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西方人群,中等强度他汀对中国患者则更为安全。因此,无论从疗效、经济性和安全性来看,中等强度他汀均更适合多数中国患者。
氟伐他汀缓释片是中等强度他汀的合理选择
氟伐他汀临床应用时间较长,循证医学证据充分。近年新上市的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属于中等强度他汀,降低LDL-C疗效确切。从安全性来看,氟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在常用的4种他汀中,肌肉症状发生率最低;且主要经CYP 2C9代谢途径,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少。氟伐他汀目前在我国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不失为一种合理的中等强度他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