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心肌灌注SPECT(MPS)有助于识别更多获益于PCI的稳定冠心病患者
2007年公布的COURAGEE主要结果表明,在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在指南指导下理想药物治疗基础上的PCI无附加获益。但核医学亚研究显示,MPS可识别出PCI可进一步获益的存在明显心肌缺血的高危患者。在干预前基线时存在的缺血越严重,PCI获益越大。
二十、初步结果显示高血压疫苗安全
疫苗CYT006-AngQb作用于血管紧张素II。在72例轻-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79mmHg,和舒张压90~109mmHg)的IIa期试验中,注射两个剂量疫苗(100mg和300mg)与安慰剂对比。随访12个月后确认了疫苗的安全性和可耐受性。大多数不良事件作为一过性和程度很轻,与局部注射部位的反应相关。
抗血管紧张素II抗体反应强烈并且较大剂量疫苗的反应更强(P=0.001)。
较大剂量疫苗的降压效果也更显著。在300mg组,在14周时,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比基线水平分别下降5.6mmHg和2.8mmHg。(P值分别为0.007和0.034)。与安慰剂组相比,血压也有显著下降。
瑞士洛桑的Vaudois大学中心医院的Juerg Nussberger 教授指出,该研究特别令人感兴趣的发现是,疫苗对凌晨血压高峰的控制良好。早晨5~8点,300mg组的收缩压很稳定,从130mmHg增至大约140mmHg,而安慰剂组从140mmHg升至160mmHg。
由于某些现在临床使用的降血压药物半衰期过短,难以控制凌晨血压高峰,新的疫苗治疗方法在这方面可能具有优势。患者的依从性良好为疫苗治疗的另一优势。尽管临床上有多类多种有效降血压药物,但仅有1/4左右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疫苗注射每4个月1次(根据疫苗的半衰期),可导致更好的患者依从性,而提高血压的控制率。
二十一、血压水平可能有季节波动
历时5年的研究分析了美国15家退伍军人医院的电子健康记录,这15家医院位于较温暖与较寒冷的不同城市。在退伍军人系统数据库的120万个体中,诊断有高血压的患者443,632人。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6岁,96%为男性。51%的患者为白种人,27%为黑人,21%为西班牙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为不同日的3次血压测定,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血压降至正常的标准为间隔1个月的血压测量,收缩压不高于140mmHg和舒张压不高于90mmHg。
在所有城市,血压降至正常的患者比率冬季低于夏季8%(P<0.0001)。无论在Anchorage、Alaska或在San Juan. Puerto Rico,冬季与夏季之间的血压降至正常的比率不同。
血压变化并非见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大约50%~60%的患者的血压受换季的影响。这种变化趋势见于所有的族种亚组。
本研究的设计涉及寻找导致冬季血压较高的因素。需要对体重增加、体育活动和钠摄入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者还注意到单一的气候不能解释血压的不同,室内温度可能比室外温度对血压的影响更大。在冬季,某些城市的某些患者可能使他们的室内温度保持的比其他患者高。
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医生应注意监测患者血压的季节变化,必要时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
二十二、能量饮料增加血压和心率
大多数的能增力提神的含有高密度咖啡因和牛磺酸的能量饮料对心功能和血液动力学有直接的影响。在每日饮两罐(500ml)这种饮料7天的健康年轻自愿者,可见心率增快5~7次/分,血压升高10mmHg。显然这种程度的变化不可能对健康成人有明显影响,但对常规饮用这类饮料或心脏病患者可能会有临床意义。
研究对象为15名自愿者,53%为女性,平均年龄26岁。在研究之前和研究期间,停止饮用其他类型咖啡因2天。他们在研究中每天饮用的饮料(研究者未披露饮料名称)含80mg咖啡因和1000mg牛磺酸,连续7天。这一咖啡因量相当于2瓶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但这种饮料还含有其他“增能”成分。例如牛磺酸(一种氨基酸),也含于富有蛋白质的食品,如肉类和鱼类。第一天4小时内最大收缩压增加7.9%,第7天增加9.6%。第一天,喝饮料后2小时,舒张压升高7%,第7天升高7.8%。心率在第一天增快7.8%,第7天增快11%。未见有明显的心电图改变。
心率和血压变化见于参加研究自愿者坐位看电视时。
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这可能为有害的反应。
二十三、AF-CHF:心血管死亡率无差别
AF-CHF为前瞻性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纳入1376例有慢性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患者,被随机分别接受心律控制(rhythm control)或心率控制(rate control)。平均随访37个月,心血管死亡在心律控制组为26.7%,在心率控制组为25.2%。总死亡率分别为31.8%和32.9%,脑卒中分别为2.6%和3.6%。
即使在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患者,如症状不明显,控制心律和控制心率同样获益。
二十四、心脏同步化对预防心房颤动无效
MASCOT为在欧洲完成的前瞻对照研究,纳入394例使用心脏同步化起搏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起搏装置提供心房超速起搏功能。研究结果发现,同步化起搏联合心房超速起搏安全,但不能有效预防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
二十五、QRS波群不宽,存在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同步化起搏无效
在“Rethin Qing”试验纳入了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间期<130ms,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有心室收缩机械不同步的证据。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同步化心室起搏未能显著改善以VO2峰值表达的运动能力。治疗组可见NYHA症状功能改善,但其他临床指标,包括生活质量评分和6分钟步行试验均无显著性差别。
二十六、微伏T波交替(MTWA)对心肌梗死后致命室性心律失常无预测价值
MASTER是迄今评价新的无创伤技术MTWA临床意义的最大规模临床试验,纳入了575例心肌梗死后存在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既往的小规模研究提示,MTWA异常伴有自发的心律失常和需要植入ICD。但MASTER研究发现MTWA异常显示的是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而未必能预测患者未来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
二十七、旁观者使用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挽救生命
Johs Hopkins大学内科主任Myron Weisfedt教授报告,大量资料表明,非专业的旁观者对目击的心跳骤停者行CPR和AED,存活率33%,类似于急救系统专业人员目击心跳骤停和给予除颤的存活率30%。而非专业目击者仅做CPR而不用AED,存活率仅8%。这一结果明显比预期的好。“我们第一次看到院外心脏猝停复苏的显著进步。”
这些研究结果强烈支持在公共场所放置AED,并培训非专业公众使用AED。AED作为公共安全保障措施,其成本效益优于其他措施,包括交通工具设置安全带和救火系统装备。